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鸭嘴笔使用教程(笔——建筑师一生的伙伴)

时间:2024-11-21 10:46:17

今天的建筑师你放下手中的笔有多久了?曾几何时当你翻阅手机看到一幅难得的水彩画、一幅简单的钢笔线描作品时,你的心是否依旧微微颤动过?一股子拿起画笔的激动是否从你头脑中一晃而过?

不知道每位建筑师第一次上建筑初步在面对崭新的绘图纸和绘图工具,是不是都对自己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感到渴望和好奇,以及对未来的踌躇满志。但令同学们失望的是,老师并没有教大家如何去设计建筑,而是“煞有介事”的拿起一支铅笔,认真讲如何削铅笔,如何起笔、落笔、运笔、启承转合的还钱.....之后的日子,随着一个个初步设计作业的进行,伴随着一次次面对不听话的笔而无计可施才渐渐认识到手中这支笔的独特魅力。

笔·变迁

八十年代以前,

建筑师用的是鸭嘴笔。

如今四十岁以下的建筑师估计了解鸭嘴笔的不会太多,

用过鸭嘴笔的则更少。

鸭嘴笔是一种可以调节笔宽

但需要不时地停下来填加墨水的绘图笔,

其麻烦可想而知,

不仅费时费事,

若是不留神墨溢出来还有前功尽弃的危险。

八十年代中后期,针管笔替代了鸭嘴笔。

这之后,

建筑师手里的针管笔

从国产的英雄到德国产的名牌红环、施德楼,

制作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精致,使用越来越得心应手,

但图仍然需要一笔笔划出来。

九十年代初,

计算机进入了建筑师的生活,

抓在手里的笔换成了鼠标,

低头弯腰的姿势从此变成正襟危坐。

但此时绘图笔并没有赋闲,只是不再抓在建筑师手里,

而是架在出图机上。

建筑师的画图工作完成之后,

就轮到这些笔们在图纸上左右开弓上下翻飞,

吱吱喳喳刹是忙碌。但很快这些笔们就彻底下岗了,

打印机变成了针式的,继而是喷墨的,之后又是激光的。

从鸭嘴笔到针管笔,

可以称作第一次换笔,

虽然是实际意义上的换笔,

却并没有质的飞跃,

只是因了制造业的进步使建筑师得到了便利。

从笔到鼠标的第二次换笔,才有了质的飞跃,

使设计在成为图纸之前有了一个数字的存在状态用于

传递、修改、保存和重复使用。

这一次的换笔,

使建筑师摆脱了纸笔束缚,

使设计表达从近似走入精准。

但是这次换笔仍留有遗憾,

由于软硬件和数字载体的局限,

有时让建筑师急得捶胸顿足,

甚至发誓下次一定不再用它。

这次换笔,尽管影响巨大,

但仍没有使建筑师摆脱原有的工作模式,

没能帮助建筑师在现实的团队协同和虚拟的三维空间自由创造。

当时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

建筑师的“笔”也从计算机时代进入了网络时代。

CAD也真正实现了其辅助设计的目的。

建筑师团队成员之间,建筑师团队与其它专业团队之间,

甚至设计团队与业主方和施工方、

供应商团队之间的协作,使时间和地域不再成为障碍。

而近几年,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进步,

也使建筑设计真正进入了三维时代。

曾经的传统模式下的过程——建筑师将头脑中的

三维设计翻译成二维的图纸呈现出来,

读图的人再将二维的图纸翻译成三维的

空间形象——不再需要人工而可以依赖电脑完成了。

可以相信,

在不远的将来,

建筑师的设计交付将从图纸交付转变为三维模型交付,

进而转变为建筑信息模型交付。

建筑师的“笔”又将换成全新的,

所“画”出的,将是与现实中从表象到实质完全相同的虚拟建筑。

笔·应用

对于建筑师来说还是要亲手动笔去画一些东西,笔之于建筑师就如乐器之于乐手,不光是关乎职业的谋生工具,还是陪伴他们一生的伙伴。在一个建筑师的职业生涯中,笔几乎会伴随着他完成建筑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即使在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的今天,建筑师手中的笔仍然是他进行建筑设计的重要工具,是不可分离的基础手段。

草图构思方案,简便、快捷,信手涂来、勾勾画画之间,灵感在线条与思维的互动中被巧妙的激发,令精妙的构思不断地变得清晰,直至跃然纸上。就这点来说,计算机无论是在操作的方便性,还是在捕捉灵感的敏锐性上都无法与手绘草图相提并论。

方案表达,作为建筑创作的重要“语言”,手绘建筑表现图可以锻炼建筑师的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敏锐性,他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可以更好地描述设计者的创作主题和构思的特定空间意境,比之如今大行其道的计算机建筑表现,手绘建筑表现图的艺术处理更加宽广,在主次取舍自如、虚实对比分明、空间层次丰富等方面都有着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优势。

建筑速写,比较而言建筑速写更接近于绘画,因为将立体的客观建筑实景迅速准确地描绘成平面图画,需要很好的美术素养,这对于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建筑系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困难的事情。但建筑速写对于提高建筑师的艺术修养、捕捉瞬间的观察所得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