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臊子面是哪个省的风味面食(陕西臊子面,为什么只吃面不喝汤)

时间:2024-07-27 14:46:33

中国有很多名面,河南伊府面、武汉热干面、兰州牛肉面、山西刀削面、广东云吞面、四川担担面、重庆小面,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而各种各样的面,大致上就分成带汤与不带汤的,既定印象里,汤面当然就是要喝汤的,自然,像是重庆小面之类的汤头似乎也不太适合喝下去,倒是可以例外,而有一种汤面,几千年来一直都秉承着只吃面不喝汤的习惯,那就是陕西的岐山臊子面。

臊子面

臊子面的汤虽然也有辣的,但并没有那么强烈,从味觉上来说其实喝下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在陕西,很多店家都会说,正宗的臊子面就是不喝汤的。

作为中国三大名面之一的臊子面,历史非常悠久,其最早发源陕西的岐山与扶风,在陕西的省城西安,几乎所有的面馆餐厅都提供臊子面,而专门的臊子面店也不少见,可以说到处都是。

岐山臊子面

通常,臊子面有三大标准:薄劲光、煎稀汪、酸辣香。

薄劲光,指的是面,在过去,大多数的面条制作要么是拉面,要么是先擀面再刀切,而在擀面压面的时候必然要花大力气,使得做出来的面更加筋道,之后人们觉得压面实在费力气,因此在面里加上了盐与鸡蛋,有时候还会加点碱,让面条有韧性也更光滑。

煎稀汪,指的是面汤,端出来的面汤一定要与锅里一样滚烫,而且,臊子面不能是一大碗面配一点面汤,而是将一筷子面条先盛在大碗里,然后浇上热面汤,让面条完全浸润在面汤里,所谓的“汪”就是面汤里油加得足够,亮堂堂的样子。

酸辣香,指的是味道,臊子面的酸味来自于香醋,这也是臊子面最初的底味,臊子等浇头制作的时候,要加足够的辣椒与各种香料,看上去红彤彤的,然后加醋,使得颜色更加鲜艳,香气也更加浓郁,最终做出来的面酸辣油香,味道浓烈而过瘾。

臊子面

陕西的臊子面,分成西府、扶风两种,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西府臊子面会加辣椒,而扶风臊子面是不加辣子的,扶风臊子面的味道更加温和,汤底比较清澈,主要是鸡汤,配菜也是很常见的鸡蛋丝、豆腐丝、黄花菜、黑木耳之类,称作“漂花儿”。

本来,最初的臊子面就是不加辣椒的,因为辣椒从明代传入之后,长期都被当成是观赏植物,直到清朝康熙年间之后,才出现了食用辣椒的记载,陕西地区的臊子面逐渐变辣,也是在清代中晚期以后才开始的。

不管是比较辣的西府臊子面,还是温和的扶风臊子面,传统的臊子面在食用的时候,都是只吃面不喝汤的,这与其他绝大多数的汤面都截然不同。

臊子面

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奇怪的风俗呢?

其实,臊子面只吃面不喝汤的习俗非常古老,来源于上古时代的祭祀馂余风俗。

周朝崇尚礼仪,制定了一系列完整的礼法规制,其中有一种礼制叫做“馂余”。

《礼记》记载:夫祭有馂,馂者祭之末也,尸亦馂鬼神之余也,惠术也……君与卿四人馂,君起,大夫六人馂,臣馂君之余也,大夫起,士八人馂,贱馂贵之余也……下馂上之余也。

众所周知,祭祀的时候需要供奉祭品,而在祭祀结束以后,祭品自然是要让众人分享的,所谓“祭有馂”,就是说,天地祖宗与鬼神们已经享用过了的祭品,都是带有福气的,而君王等人也不能自己独享,而是象征性受用一部分之后,将剩下的给诸侯享用,诸侯也享用一部分,剩下的给卿大夫享用,以此类推,让所有人都能享到福气。

红澄澄的臊子面

这种祭祀的礼仪风俗,在民间也广泛传播,在周代的岐山之地的民间,有一种“馂汤”习俗,那时候无论红白喜事还是节日宴请,都要准备臊子面,而第一碗臊子面是不上桌的,是用来泼洒天地祭祀天地祖宗的,需要举行泼汤仪式。

在泼汤的时候,家里的子孙们都喜欢争着做,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家门前泼洒一部分面汤,剩下的面汤则称作“福巴子”,也就是天地祖宗鬼神们受用过了的剩余,然后到祖宗牌位面前,再用之前的福巴子进行泼汤,这些仪式都结束了,才能开席。

而传统宴席之上,自然是让长辈与贵客先动筷子,这是表示尊重,而长辈与贵客们剩下的面汤也称作福巴子,这些汤都是要倒回锅里去,反复加工熬煮,用来煮接下来的面条,让其他的宾客与子孙后辈们享用这些福巴子。

臊子面最重要的是浇头

尽管历经上千年岁月更迭,臊子面的味道也出现了很大变化,然而只吃面不喝汤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臊子面吃法的一个特色。

不过,并不是所有习俗都要完整保留的,如今陕西地区的面馆老板们,多少还是会告诉不知情的客人,正宗的臊子面吃法就是不喝汤,但到底喝不喝全在客人自己,并没有硬性规定。

再者,就算客人按照习俗不喝面汤,剩下的面汤也是会全部丢弃的,并不会再倒回锅里去。

臊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