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宜宾景点大全排名前十名(四川省旅游景点—宜宾市十大旅游景点)

时间:2024-11-04 08:46:29

1.南溪古街旅游景区。南溪古镇:万里长江第一县,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万里长江第一县城南溪县,境内已基本形成了以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文明门为中心的县城古迹名胜旅游区;以“小峨嵋”之称的云台山省级森林公园、马耳湖为中心的风景旅游区;以江南观音寺为中心的宗教旅游区。南溪距蜀南竹海、石海洞乡等景点仅50公里。

南溪古街项目位于滨江新城核心区,是滨江新城的商业中心,全长一公里,建设用地共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分为A、B、C三个区。古街东临迎宾大道与老城相连,南临滨江公圆、五星级巨洋国际大饭店,西临迎宾广场、文体中心,北临总部金融街区、商业综合体,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桂溪河河道为古街轴心,贯穿其中。上游A区连通即将建设的水上乐园,毗邻建设中的南溪区文体中心;中段B区位于高档住宅区之间,与滨江大道平行;下游C区与南溪区迎宾大道相连,桂溪河汇入长江主河道。

古街完全采用古建筑风格,按照“巷穿城、水融街、楼重院”的理念来打造,将南溪古文化与水文化融为一体。不仅体现了川西、川南等巴蜀传统人居特色,更将骑楼、天井、马头墙等各地方传统建筑元素加以改良融汇,展现出从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做到了“千楼千面”,具有中国传统民居集大成者的气度。

2.李庄古镇。李庄在四川宜宾市浩荡长江的南岸,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李庄是一个人口仅有1.2万人的偏僻的小镇,错落有致的木0、青石板铺就的狭窄的小巷、高大的木门槛和沉重的木门、一座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古宅古庙,使它在全国早已声名遐迩,更使其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所以,在我国又有“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之说。

由于它位于长江的起点处,所以有“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称,而在江边每日有班轮和汽垫船各二班上下;一级水泥公路里程25公里,每日有近百班大、中客车往返,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李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即为古僰人聚居地,属古僰国、僰侯国地。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置南广县,治设今李庄。清咸丰时李庄为南溪县最大的场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庄为南溪县第三区公所治所,1983年9月,随李庄区划归宜宾市领属。

李庄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原号称有"九宫十八庙"的古建筑群,现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宫、文昌宫、南华宫、天上宫、张家祠等10余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殿堂建筑的特点。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图像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镇内的羊街、席子巷等,风格古朴,反映了明、清时代川南乡镇的民风民俗。

该镇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镇,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庄镇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设六同郡起,至今已有1460的建置史。又于隋、唐、宋代中作过戎州(今宜宾市)州治、南广、南溪县县治共计400多年,1992年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李庄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由庙宇、宫观、殿堂组成的“九宫十八庙”和省文物保护单位旋螺殿、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有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和众多的古民居四合院等。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将旋螺殿、奎星阁、九龙石碑、百鹤窗誉为李庄“四绝”。

镇内规模较大的清代建筑有:旋螺殿、禹王宫、东狱庙、南华宫、天上宫、祖师殿、文昌宫、慧光寺、张家祠堂、罗家祠堂、四姓大院民居、肖家院民居等。

旋螺殿:古镇李庄南面2.5公里处,有一硕大石包,形似蜗牛,人称“石牛山”,横亘于三条正冲稻田之间。“石牛”腹下,是一深潭,叫“龙潭”。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八月,在“石牛山”上建造了一座闻名遐迩的宫殿,因供奉的是文昌帝君,称“文昌宫”。主殿为亭阁式的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八方形,每边宽与进深均为8米,高12.5米。殿内结构精巧,运用力学神妙,八面均用斗拱重叠由右侧转至顶,呈旋螺状,故名“旋螺殿”。此庙虽经400年风雨地震,仍屹立如初。

禹王宫:现名慧光寺,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构成。主院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其山门、戏楼均为重檐歇山式顶,檐下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山门上面原赞颂大禹治水的匾额和两边的石刻对联,撰、书均出自前清翰林-——李庄人张松睛之手。寺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戏台台基上有单钩栏古代戏剧故事浮雕。1942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就在这里召开,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在这里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禹王宫是李庄现存最大的清代建筑,这里的九龙石碑远近闻名。

祖师殿:又名真武宫,清道光十三年(1833)由民间帮会组织天灯会集资兴建,占地4349平米,为前后四合院式建筑,后殿独立于后院中。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创办南溪县李庄镇中心国民学校而拆去大山门和戏楼,改建成现状。

3.僰[bó ]王山。僰王山(原名博望山),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境内,属山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2000年2月,僰王山正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2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地质公园僰王山园区。

僰王山平地凸兀,四壁绝崖凌空,主峰黑帽顶高耸入云,海拔达1180米。山上植被葱翠,竹海茫茫,清幽静雅;山门沟谷溪流、瀑布湖潭、洞穴奇石等自然景观宇熔宙冶,浑然天成。僰人无今,古寨留形,诱人神往。僰王山自古即为名山。昔名石头大寨、轮缚大囤,

又名南寿山。自宋代起,这里便是都掌族(即僰族)的生息之地。县志载:

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五斗夷(僰人一支)以此山为据点。起兵造反,故而博望山又名僰王山。至今山上还保存着僰人所建大、小寨门、古城墙、古城堡等战场遗迹。

4.石菊古地景区。石菊古地景区位于四川省兴文县石海镇,与兴文石海景区毗邻,海拔约600米至800米,景区总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景区内独具特色的古苗族文化,生态与文化相融合的聚落景观,观光与休闲并重的乡村旅游项目,成为兴文石海新的旅游亮点和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文化与旅游、农业与旅游的互动发展。

景区分为“乡土田园体验区”“乾坤潭休闲区”“明代苗族古村落”“石菊花海观赏区”四大功能区,以石菊花海为基础,苗族文化为灵魂,将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有机融合,共同铸就了石菊古地独特的文化景观。长征时期坚韧勇敢的红军与朴实善良的苗族同胞在这里结下深厚情谊,田间地头曾经红星闪动,欢歌笑语伴随着米酒飘香,革命与民族团结的佳话在此演绎。

石菊古地景区的开发,实现了石海镇大旗村脱贫奔康全覆盖,同时孵化了户外拓展基地、文家茶场等项目,带动周边10余个村的产业发展,为当地苗汉同胞创造了致富条件,促进了景区与原住民共建共享。

山门

独具苗族特色元素的建筑,融合了牛角和苗族传统乐器芦笙。苗族对牛的崇拜来源苗族生活的各方面,在苗族人的家里和衣服上都随处可见到牛的图案和摆放祭祖的牛角。苗家人把牛当着人类最亲密的和最忠实的伙伴,于是牛也自然成为了苗家人心里的一种吉祥物。它可以给苗家人的生活带来平安和幸福。芦笙,苗族节日必备乐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远在唐代,宫廷就有了芦笙的演奏。当时芦笙被称为"瓢笙"。清人陆次云在《峒溪纤志》一书中,对芦笙的形制和苗族男女"跳月"时演奏芦笙的情景作了具体的描绘:"(男)执芦笙。笙六管,作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且酣飞扬舞,交驰迅速逐矣。"由此可以看到清代时,苗族的芦笙吹奏技巧和芦笙舞蹈动作极其精彩,以及芦笙在古代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山门至木栈道期间

石菊古地分为古苗村落、乡土田园、石菊花海、乾坤潭四大景区。其中,核心景区古苗村落占地30亩,由原址恢复的16栋石木构筑的苗家吊脚楼,复原了古苗族的生产生活场景。徜徉其间,可领略古苗风情,可满足游人体验、购物、食宿和养生等需求;其他三大辅助景区,依次为石菊花海农业观光区、乾坤潭休闲区、乡土田园体验区,它们是集“浓厚本土文化、闲适浪漫情调、雅致乡村景观”为一体,将自然山水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极具个性张扬的乡村旅游景观。(穿插苗族简介)

乡土田园

乡土田园特殊的古苗族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在这里相融,共同铸就了今天尚存的独特文化感知,这里还是长征时期红军与苗族同胞结下深厚情谊的地方——田间地头曾经红星闪动,随着米酒的飘香,革命与民族团结的佳话在此演绎。

一九三五年二月三日,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经叙永进入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晏州街村,为甩掉尾随的国民党主力部队,以创造上云南的条件,中革军委命令以林彪为军团长的红一军团精锐部队,于次日翻越现今燕子岩往兴文县石海镇方向实行佯动,以牵制国民党主力部队。当时,红一军团先头部队在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李富春(解放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带领下,于燕子岩脚下没浪河畔遭遇当地民团,没放一枪一炮便吓走民团武装,顺利地通过了现今的苗族古村落遗址。在继续往石菊古地坤潭上方古道行进时,与当地民团打了一场小规模的遭遇仗,敌人很快作鸟兽散状溃逃,为前进扫清了障碍。当晚,红一军团大队伍顺利到达石菊古地至兴晏街村一带并作休整。

其间发生了一件事情,湿地坎上农户袁树云,误听流言,惊慌离家躲避,不慎将才出生40多天的小孩袁桂芝遗忘在家里,待他上山后发现,但后悔已来不及了。第二天红军离开后,袁回家,见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进屋看到自己的小孩,嘴上还粘有红苕糊,手中拿着两块铜元,见此情景,他感动的流下了眼泪。正月初二(二月五日),红军离开石菊古地、兴堰一带,临走时,李富春亲自书写了一幅宣传标语“打土豪,杀贪官,关你穷人*相干”,并留下了十多个伤病员和两名红军卫生员。此后,留下的这批红军战士在当地贫苦农民的帮助下养好伤,又重新踏上了新的征程。这段历史在兴文县县志中有记载。石菊古地为展示当时红军途经此地与当地苗族同胞发生的故事,做了45组雕塑叙述红军与苗族同胞水0-融的深厚情谊。(每一处雕塑单独讲解)

(演绎同时讲解)苗族木鼓

兴文苗族属寨和支系,自称“蒙娄”,白苗之一,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其中,木鼓是兴文古苗族的重要崇拜图腾之一,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寄居在木鼓里,祭鼓就是敲击木鼓召唤祖先的灵魂来享用儿孙的贡品,故有“祭祀亡者,芦笙一吹,三棒木鼓,祖先的灵魂就会归祖”之说。木鼓作为族群的象征,以敲木鼓、跳木鼓为核心的祭祀活动充满着强烈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寓意,具有鲜明的原始文化特征。虽然在历史发展的演变中,木鼓早已被牛皮鼓、铜鼓等所替代,用途也不仅仅是祭祀所用,已广泛用于生活、生产、斗争之中,但木鼓承载的苗族人民顽强的气质和坚强的生命力精神,却得到了一脉相承的文明传播,因此,兴文苗族木鼓是其文化活动的精华和活化石,是中华民族苗文化的一朵奇葩。

兴文苗族木鼓的制作,多以百年青杠或椿等老树下部为材,一般取长1.5——2.2米,上径40——60厘米为标准,在原木中部挖一狭长空槽,两旁掏空若干空洞而成共鸣腔。且有公母之分,母鼓大,公鼓小,稍大的母鼓发音较低而沉重,略小的公鼓发音较高而明亮,这充分反映了早期母系社会妇女为大的遗风。

乡土田园,占地144亩(其中:旱地104亩,稻田22亩,湿地18亩),是石菊古地的四大景区之一。这里古道漫漫,山泉潺潺,水丰土肥,自古以来就是苗族的农业生产地。盛产传统水稻和红苕、油菜、五谷子、折耳根、鱼香菜等纯天然农作物,以及山泉水滋养的鱼、羊、鸡、鸭等天然食材。(此段与雕塑交叉讲解)

湿地

湿地是乡土田园的主要景点之一,由多股山泉水汇集而成一汪清水,面积约12000平方米。水中鱼儿自由欢畅,岸边树木花草青翠葱茏,林中还栖息着数十种雀鸟。这里素有“石菊古地之肾”之称,因它为下游的近500亩土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水源保障。

湿地除了清爽秀美的自然景观,更有独特的人文胜景——苗族同胞曾在此依依不舍送别红军,苗族姑娘与小伙在这里乘舟对唱情歌、撒网叉鱼。优美的风光、浪漫的情怀,以及古老的苗族农耕文化遗存,让人追昔抚今,流连忘返。(讲解农耕农具)

苗族生活物件,取材广泛,有铁、木、竹、藤、骨、陶、草、麻、石等,种类多达千种,涉及居、行、食、穿、工、制等。其形状样式及制作方式,乃从古至今逐代沿传,有的已有一两千年的历史,故而物件样式原始古拙,但很具有实用性,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今天我们这里展示的只是一小部门)(送红军雕塑场景简介)

古道

蒡篼解篓,即繁花古道,苗语是“一条开满野花的古路”之意。此道是明代末期当地苗汉同胞为方便外出贩卖山货和购买盐、布等生活必需品及铁制生产工具而修建,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古道起自永宁(今泸州市叙永县),经晏州、九丝、建武至云南扎西、镇雄,全长200余公里,当年红军长征时曾从此经过。现保留完整的此段古道,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传说和红色的记忆。

古道依山就势,沿蝴蝶峡谷而建。下瞰深谷,壁立悬崖,苍木倒挂,小溪涓流。人行于此,顿感脚下千年石阶,古韵悠悠,叹人生漫漫,似水流年!

蝴蝶谷

长约1800米,终年溪流不断,四季奇花异草,神秘原始,自然天成。每到阳春三月,成千上万只各-飘飘绕绕飞舞于谷内,多姿多彩,蔚为壮观,当地苗家人甚为惊奇,把此地取名为“蝴蝶谷”,还把蝴蝶作为图腾崇拜,寓意“吉祥美好”,并仿蝴蝶之形广泛用于服饰、挑花、剪纸、首饰制品、蜡染、织锦、绘画等苗家艺术品之中。蝴蝶谷,自古以来就是苗家人缘定终身、追求美好生活的欢乐之地。(穿插于古道讲解中)

斗鸡场

苗族民俗文化展示场所,展现古苗族斗鸡、竞技、苗巫等活动。斗鸡是我国古老的鸡种,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斗鸡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斗鸡时将把两只性情凶猛的公鸡放在一起,它们就会激烈地互相啄咬起来,还会用距劈击对手。如果两鸡相斗了很久,都有疲惫之态,还要用水将它们喷醒,使之振奋,重新投入战斗,直到有一只公鸡败下阵来。斗鸡的场面是相当激烈的,两只鸡斗得难分难解,势不两立,斗完后鸡冠流血,啼叫无力。

苗巫

大多数苗族人虔信巫术。主要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还有蛊术等。巫术活动由巫师主持。巫师大多是非职业化的。他们在前述各种原生性崇拜和巫术活动中起着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师还兼任寨老。巫师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大多还能讲述本宗支的谱系、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和迁徙来源的路线,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古歌古词和民间故事,有的巫师还兼有歌师和舞师的职能。所以说,巫师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传承人,在苗族社会中充任知识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师还掌握一定的医术,懂得一些草药,在为人驱鬼的同时,辅以科学的医药手段。

竞技

古代苗族同胞以农耕和狩猎为主,其狩猎技法多种多样,狩猎工具种类繁多,苗族狩猎工具主要有-、弓箭、-、铁夹子、猎套、梭杆、弹弓等;狩猎方式有:射、套、安、圈、夹、投、网、弹等,可合众而猎,也可以单人而狩,苗族同胞有自己的传统体育,不仅多数保持古老的形式,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现在的上刀山、下火海、飞镖、射箭等竞技活动都是由苗族同胞在劳作和生活中演变而来。

红军侦察战遗址

红军长征途经现在的石菊古地时,曾在猫儿嘴发生过侦查遭遇战。一九三五年大年初一清早,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李富春(解放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率领先头部队——独立侦察--士,一路急行来到石菊古地猫耳嘴时,遇到当地民团混编的一小股部队布防狙击,狭路相逢勇者胜,最后英勇的红军战士取得了胜利。

吼桃林

位于石菊古地乾坤潭周边,桃树是本地特有果木,花开艳丽,果实香脆甘甜,是桃树中的上品。相传清代道光年间,云南昆明一大户人家,为寻风水宝地,出重金聘请云南一位最知名的端公(巫师)沿乌蒙山脉寻找龙脉穴口。当这位端公风餐露宿,艰苦跋涉,历经二年多时间,沿着龙脉来到现今燕子岩与马鞍山相接之处时,终于找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寻穴之地,顿时喜出望外。但在即将收官之际,他突然看到一条溪流(即现今木浪河)穿山而过,像刀砍斧劈似的,切断了龙头,断了龙脉,顿时如坠寒冰,大吼三声“天亡我也”,眼睛一黑,狂吐鲜血,从马上栽下而亡。

此时,所乘之马嘶鸣立蹄,甩鞍撞岩,也跟随主人而去,所甩马鞍落地便形成了现今的马鞍山。此时,天空中正好有两只并排双飞的燕子,嘴叼桃核飞翔,见此情形,大受惊骇,为这位端公的不幸而悲鸣不已,也为马儿忠心追随主人死亡而伤心欲绝,最后相互碰撞落地化为现今的燕子岩。燕子所叼桃核则掉落乾坤潭附近生根长成桃树,并繁衍出成片桃林,人们因此把这片桃林取名为吼桃林。传说归传说,不过现今木浪河上的木浪桥旁,确有一坟,墓碑尚存,字迹隐约可见,是当地人因感动而为这位端公所立。吼桃林也确实存在,现已成为石菊古地一大胜景。

乾坤潭

位于石菊古地腹地,两个湖潭自然天成,相隔不足百米,空中俯瞰两潭犹如乾坤二卦,故得名。乾坤潭内,分别有两股山泉汩汩冒出,水质清澈,冬暖夏凉。潭内多有甲、鲵等鱼类,以及虾蟹螺贝等。潭中还生长着一种当地人称为“洞鱼子”的土鱼,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极具营养价值。当地人有一习俗,产妇生产后,第一顿月子餐都要来这两潭捉洞鱼子煲汤,若生男孩,便在乾潭捉鱼,若是女孩,则在坤潭捉鱼。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乾坤二潭吉映天地巧接阴阳,民间皆传为风水宝地。

苗家风雨楼

苗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zhì)比,层叠而上。(穿插牛角文化)

古树苗茶

苗语称为哢娄茶,即苗家古树茶。哢娄茶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兴文苗山,古茶树龄一般都是50年以上。每年清明前后十天采摘,经过苗家传统手工制作并秘法发酵后而成。哢娄茶汤色浓郁黄莹,入口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韵。在苗乡有“百病之药”之美誉。

石菊花海

石菊花海占地200余亩,现已种植十多种花卉,整个花海呈蝴蝶形状。苗族人将蝴蝶作为图腾崇拜,寓意“吉祥美好”。花海与蝴蝶谷遥相呼应。(花海中心低洼地带为蝴蝶的身躯,两方呈坡型地带为蝴蝶的翅膀)

古苗村落

古苗村落占地30亩,在明代苗族古村落原址恢复修建16栋石木构筑的苗家吊脚楼,复原了古苗族的生产生活场景。16栋建筑分别展现不同的苗族文化主题,例:苗酒坊:苗族米酒、白酒、窨酒、药酒、果酒等酒类的传统制作、展示及销售;游客到此可以吃酒宴,住酒屋,参观苗酒文化,体验苗酒制作过程。

石海镇:兴文县石海镇位于兴文县城西南2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为82平方公里,全镇辖12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和1个社区(4个居民小组),全镇总人口17000人(苗族2430人),森林覆盖率为34.8%,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景区中心景区所在地。 石海景区被称为喀斯特地貌王国,神奇的岩溶自然景观和神秘的僰苗文化交相辉映。

5.蜀南竹海。蜀南竹海位于四川宜宾地区长宁、江安县一带,总面积达六万多亩,像这样广阔的楠种植区,为国内外所罕见,称得上是一大奇观,自古就是有名的风景区。

蜀南竹海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竹海距长宁县2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海拔400-1000米,在28座山岭、500多个小山丘上,密密麻麻生长了7万多亩楠竹和其它十多中竹类。

这里是竹的世界,竹的海洋,空气中也饱含着竹的清香;一望无际的竹子连川连岭,整整覆盖了500多座山丘。这里的海拔高度600米至1000米,气温最低不低于摄氏零度,最高不超过摄氏30度,冬暖夏凉,十分宜人。一年四季都适于旅游。在幽重间有几十里游览小径,被称为”翡翠长廊”,在这条长廊中漫步,清新的空气,使人有如置身世外之感。这里还有忘忧谷,琴蛙湖、龙吟寺、天后交界的擦耳岩上 的仙洞是其中一 处比较重要的景 点。这一带山势回环,丹崖如削。去仙 寓洞要从构筑在悬崖边的小径上行百余米、甚为惊险。相洞长约1000米,进深10米,高约 15米。洞内原为古道观,有 大佛殿、玉皇殿、观音殿、灵宫殿等。现 道现已不存,但仍有石刻佛像和道教 神像四十多尊。这里是观赏竹海的好地方,站在洞口眺望,只见万竹掀涛, 竹海的奇特风光尽在眼底。

另一处观赏竹海的景点是龙吟 寺。这寺位于九龙山顶。这里地势较 高。在这里远眺不仅可以观赏波涛似 的竹海,而且可看到如带的长江在远 处流过。不久前,风景区内修整了一条 长达1500米的天宝古栈道,这条栈道 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沿栈道行进,好似腾空走壁,异 常惊险。’修整之后,有走壁攀天之乐,无惊魂夺魄之 虞,为游人增添了情趣。

此外,天皇寺、忘忧芬也是竹海的主要景点。天皇 寺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巅上,视野最开阔。忘忧谷是一 条窄长山谷,这里铺竹长得既密集又粗壮,遮天蔽日, 使整个山谷显得更深幽。游人或走在九曲回肠似的小 径上,或躺在软绵绵的竹叶上,听瀑声鸟语,观山花翠竹,此时此刻,即使有满腹忧愁也会忘得一干二净。

竹海的竹,主要为直径10厘米左右的楠竹,根连枝翠,高风亮节。竹海中部有一长5公里的茂竹夹道,称为“翠竹长廊”,老竹新篁,刺破云天,晴日,阳光透过枝间页缝,筛下点点金光,游览“翠竹长廊”,心凉意爽,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