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全诗(《和董传留别》赏析)

时间:2024-09-21 08:46:33

那么,这篇文章,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句人人熟悉且引以为标榜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背后的故事。

这句话出自大文学家苏轼之口,流传千古。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出处:

和董传留别

宋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1.这首诗相对来讲,语义上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那些身着粗布外衣的人,如果腹中饱含学问,即使外表不甚华丽,也仿佛自带仙气。

平日里也不爱和那些博学的老儒们谈论“烹瓠叶”之类无聊的日子,于是便决定还是和那些考生们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去吧。

囊中羞涩,没有多少闲钱,便也不置办什么没有什么用的马儿了,但也会时时瞅下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马”在考试结束后,也能向世俗的人们夸耀夸耀,那诏书上写新添上去的黑如鸦的我的名字。

这首诗之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运用了无数的典故,足以看见大作家苏轼的不凡功夫。

第二句中,“瓠叶”指的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开始两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这里引来比喻一种清闲散淡的生活方式。

“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便化用了两处古人作品。一为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另外一处化用《南史‧虞玩之传》中虞玩之因为生活贫穷,而旧屐用了三十年之事。


2.如何去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首诗的题目为《和董传留别》,顾名思义,是苏轼为朋友董传作的一首留别诗。苏轼曾经在凤翔这个地方带过一段时间,并与董传交好。董传生活贫穷,但是却满腹才华。

因而苏轼赞美他,朴素的衣着之下,是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这是任何金钱之类的都无法买来的精气神。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句也因道出了很多人的内心共鸣点而广泛流传。

这句话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它的本意来讲,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读的书多了,腹中的知识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影响他的气质。

很多人不明白这是什么原理,其实很简单,在古代一些经典文化之中,蕴含着很多“礼”,这些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便会让他的气质也随之优雅起来。

后来使用渐渐广泛,便被引申为饱读诗书的人所散发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气质,不需要过多的外表装饰,便让人感到舒服而有风度。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内涵,就是披金戴银也会让人心生反感。

这句话后来也被用作来形容读书的三种境界,即:“书到用时方恨少”此一境也,“书山有路勤为径”此二境也,“;腹有诗书气自华”此三境也。

3.“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生的修行

如今,这句话一直被广泛流传,很多人都在追求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从内而外散发着与众不同气质的人。

但是,在这浮躁的氛围之下,也很少有人能真正静下心来,去研读史书典籍,去摸索古典文化,去修养身心。这句话更像是一面招摇的旗帜。

其实,真正有内涵有修养的人,也往往是非常低调,又宠辱不惊的,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生活目标,日子安排的忙碌而充实,又乐在其中,不为不重要的事脾气失控,永远是温文尔雅,不慌不忙的,这便是这句话的另一个代名词——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