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在哪发生知道么?)

时间:2024-07-08 07:31:08

望梅止渴、泾渭分明等含有历史底蕴的成语,不仅提升了文化内涵,也丰富了中国语言文字。

但这些成语,比如胸有成竹讲的是什么故事,又在哪发生的?知道么?

其实,胸有成竹这个成语,那还真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胸有成竹这句成语出自陕西汉中洋县。

最早见于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与可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振笔直遂,以追其所思……”,讲的是北宋文学家、画家文同喜欢咏竹、画竹,以竹言志表其气节的故事。

北宋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当时,洋州筼筜谷(今洋县纸坊乡)生长着大片竹林,文同对此特别喜爱,他在《筼筜谷》中写道:“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寻幽直去行渐野,宛尔不似在尘中。”对这一片竹林大加赞赏。

他闲暇时还常去谷中探幽观竹,吟诗作画,有时还携爱妻前往赏竹、植竹。其所墨竹独树一帜,意境深远,被当时的画坛称作“湖州画派”。文同对画画要求非常严格,常常要深入画境才开始运笔。他主张,画竹子时必先有成竹在胸,直发胸臆,这样才能画出竹子的精髓。

文同对画画的精益求精,得到当时很多画家的赞赏。其中,画家晁补之在《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就写道“与可画竹时,成竹已在胸”的诗句,对他首创画竹叶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笔法,以及画画日臻精益,画墨竹栩栩如生,潇洒清秀的风格大为赞赏,久而久之,文同画竹时“成竹在胸”一种意境和典故,并广为流传。

其实,“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本意是说画家在画竹子时,头脑中要有一个具体生动的竹子形象,那就会得心应手,真切自然。后来这句成语已不拘泥于画竹,泛指人们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头脑中已有十分把握,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