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成立都绝非偶然,经过不断的融合和分裂,最终都会形成其独有的文化底蕴。
只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和动乱的发生,不同的国家之间难免会产生交汇,也会发生文化交融的现象。
拿春节来说,其实除了中国,还有几个国家因为历史的原因也有过春节的习惯。
新加坡的春节,基本和中国某些地区的习俗大同小异。年关将近,此时新加坡人也会置办年货。唐人街与中国过新年的场景一样,红色席卷大街小巷。
不仅会安排舞龙舞狮在这天讨个彩头,还会准备贡品前往妈祖庙祭拜,以祈求来年顺顺利利,这些都是当时下南洋的华人追根溯源的传统节日。
在过年的好彩头上,新加坡和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的传统颇为相似。譬如:双橘拜年意为好事成双。过年访友,新加坡人必带的礼品之一便是橘子。
新加坡人和中国人一样,以双数为吉利数。走时主人家还会回馈给客人两只橘子,以此来互沾福气。
还有:七彩鱼生。新加坡人会在过年的饭桌上准备一盘鱼生,尤其是做生意的商人更为讲究这一点。
这是因为捞“鱼生”代表来年的风生水起,而且这盘鱼生必定会被装饰成七彩缤纷,高高堆起。
堆得越高,寓意来年的生意赚得越多,甚至在吃时都有对应的吉利话。吃鱼生便是年年有余,吃胡萝卜丝便是鸿运当头,高高捞起之余更显过年之喜气洋洋。
此外,过年更是少不了“发红包”,新加坡人也不例外。在新加坡,过年的红包一般都不大,都是小面额的,就为了图个喜庆,并且还要求包入的必须是新的纸币。
但也有忌讳一说,比如未婚男女一般不参与此类活动,因为会影响“婚运”。除此之外,还会在门口挂上五根蒜,穿旗袍,准备红糖年糕等。
除了新加坡有过春节的习惯,同为地处东南亚的马来西亚,也与之相差无二。
与新加坡百分之七十皆是华人的比例不同,尽管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十,但在过新年时,马来西亚的“年味”一样也不比新加坡少。
为了保护当地的文化,马来西亚将春节也列为国家性的节日。在时代的更迭中,马来西亚衍变出独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
同处亚热带地区下,当地的华人根据习俗很快就发现马来西亚的节气和中国颇为相似。为了缅怀家乡,还创造出了“二十四节令鼓”。
时至今日,二十四节令鼓成为当地特有的文化之一,也成为马来西亚和中国的联系之一。
在大年夜这一天,马来西亚人会和中国人一样,团聚一堂,在一起吃年夜饭,甚至还会挂起灯笼,迎接喜庆。
还没过年,大街小巷已然红彤彤的一片。走亲访友也会带上双数的橘子,这个和新加坡很像。因为“橘”与“吉”同音,有着大吉大利的含义。
过年必买的水果除了橘子这类,还有“凤梨”。这是因为当时下南洋的多为福建、广东一带,同根同源之下,难免会保留一些相似的习俗。
凤梨在闽南一带用俚语讲便是“旺来”,从谐音上出发,寓意极好。
除此之外,还会请来舞狮采青,迎接财神爷。吃年饼,唱贺岁歌,大年初九拜天公一样都不少。
说完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就来说说越南。因为独有的地理环境和农耕文化,使得越南和中国一样使用农历,因此春节和我国是同一天。
越南的春节习俗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有所不同,越南不完全是受到下南洋的华人影响,主要还是与当地独有的农耕文化息息相关。
越南人和我们一样,在对待春节上,从很早之前便开始筹备。越南的春节也讲究春联、爆竹此类常见的过年习俗。
此外,还有鲜花和年粽显得尤为突出。越南的年粽和中国有棱有角的不同,这里的年粽为方形,用芭蕉叶包裹着糯米,再辅之其他料。
较为常见的是猪肉和豆沙馅,因为猪肉和豆沙馅象征着飞禽走兽、草木繁盛。
其次,越南不同地区的过年习俗亦有不同,在越南的南部讲究以黄梅鲜花为主,并且年夜饭必有长条粽、麒麟鸡这两道菜。
北部在鲜花上要求的是日新桃花,东草鸡等菜,而且水果中以大黄香蕉供奉为主。中部则讲究以清仙纸花为主,此外多为宫廷菜品。不同地区的风俗,映射出不同的过年味。
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因为地处东南亚,其文化上难免与中国相似。之所以有着这般的“缘分”,与当初的下南洋脱不开干系。
东南亚被誉为是华人的“第二大故乡”,当中国陷入“沉睡”,在战火的洗礼下,为了寻求一个温饱之所,无数的中国人逃往南洋,开辟一个新的家园。
他们将文化连同习俗带到东南亚,在那里延续和生存,当游子思乡,传统节日和习俗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春节,作为最大的一个传统节日,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他们的“根”。
加上当时,前往“南洋”的移民多为福建、海南、广东一带的百姓,必不可少的中华文化随着移民一同融入东南亚,对这片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
新加坡至今留下的拜妈祖传统、马来西亚的拜天公、越南的一些传统节日都有闽南文化踪影。
在东南亚,偶尔还会听到几句“乡音”,在同样黄色的面孔中依稀可以找寻祖辈的痕迹,纵使身处他乡,在鞭炮声中也有属于自家的喜乐。
当地的华侨仍旧保持着旧时的传统,正是因为他们的“乡土”情结,使得这些地区的“年味”更为相似。
春节也不再局限于中国,它成为了一个团聚海外游子的媒介,在这片中国红中寻找同样的面孔,共同过一个新年。
正是海外华侨当初的下南洋,让中国的传统节日走上世界的舞台,春节不再拘泥于一方天地,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
或许许多年以后,不单单这数个国家在欢度春节,更多的国家也开始被这喜庆的节日带动,共同庆贺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