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霍桑效应是什么(人类观察所——霍桑效应)

时间:2024-10-06 09:01:28

霍桑效应是社会心理学,管理学领域很著名的一个效应,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好心办坏事”。

所谓霍桑效应,一句话概括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霍桑效应”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霍桑实验,指的是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被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实验研究

霍桑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家工厂的名字。哈佛大学梅奥教授在这家霍桑工厂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科学管理的研究,看看如何能够促进工厂职工的工作绩效。

梅奥教授带领的团队开展了照明实验,休息间隔实验,薪酬实验等等。为了达到最佳实验状态,团队在每种实验中都尽量严格控制了其他变量,比如在照明实验中,他们只改变照明这一个变量,控制其他额外变量,这样可以探究照明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听起来是一个很棒的研究方案。

然而,令研究者没有想到的是,无论工人身处哪种环境下,其工作绩效都差不多。这并没有达到实验者最初的预期。

这份阴性结果让实验者不解,于是团队找来这些参与研究的工人询问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就是问问他们在做工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工人实诚地告诉团队,因为我们知道你们在做研究呀!

这一句话点醒了梅奥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

当被试者知道自己身处实验环境的时候,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帮助”实验者完成实验,殊不知这样的好心却办了坏事。

应用

“霍桑效应”对新闻和传播学有极大的借鉴作用,人们在被采访时,由于受到关注,容易出现不同于常态的表现,即被采访者和采访者的心理对新闻真实性和传播效果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①“霍桑效应”会影响基本新闻事实,会造成对事实一定程度上的拔高或贬低。比如,当镜头突然对着你,你知道你该说什么,而不是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受访者的这种表现是正常的反应,受霍桑效应的影响,他一般不敢“胡言乱语”,而是极力回答你想要的东西,在内容上是单面或线性的,据此报道问题,会对受众造成误导。

②“霍桑效应”会使当事人对复杂问题的判断简单化,以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发生逻辑和事实上的失真。比如对一些由正面走向反面的人物的报道,前后的报道天壤之别,让受众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有损媒体的可信度和美誉度。这不仅是受访者受到霍桑效应的影响,记者同样受到了影响,没出事之前,记者只想到报道正面内容,别人受到暗示,乐得显摆自己;等出事之后,记者习惯尽挖劣根,别人辩解也不会听。

③“霍桑效应”还会影响部分受众的接受心理,因为媒体偏向一部分人,而忽视另一部分人,会造成情感上的对立。采访时,对被调查人的格外关注,同时忽视或漠视他们周边的人,聚集太小,不仅会损失新闻量,也会造成感情偏差。

比如当年东方时空的几位知名主持人敬一丹、水均益、白岩松等人,一位14岁患白血病的小姑娘,满足了她的最后心愿。但事后,敬一丹回忆说,当时病房里还住着几个同样患白血病的孩子,她们也可能来日无多,也渴望关心和交流,但是,几个主持人都没有问候她们一声。敬一丹说,她后来突然回忆起另一个小姑娘渴望的眼神,让她内疚很久。

“霍桑效应”对新闻采访和传播效果的影响是潜在和广泛的,新闻人应该充分重视它的负面作用